|
山里石头会唱歌――栖霞市发展石材工业纪实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栖霞人一度为石头所苦。如今,漫山遍野的石头却成了当地人的宝贝疙瘩。谈起石头,栖霞人就高兴得合不拢嘴,“不光天安门广场、中华世纪坛广场、济南泉城广场用俺的花岗石,就连欧美许多国家也不远万里来买呢……”目前,栖霞市已形成了年生产、经营花岗石板材7000多万平方米的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材之乡”。 绊脚的石头能换钱 地处胶东屋脊的栖霞市曾有这样一种说法:要想拔掉穷根,除非石头能换钱!这句听似赌气的话却提醒了栖霞市的决策者,要想方做好石头这篇文章。1985年,武汉建筑学院的专家们深入考察后得出结论:栖霞市唐家泊镇的花岗石硬度高,耐腐蚀,色泽鲜艳,极具开采价值。这种花岗石被命名为“将军红”。点石成金,祖祖辈辈同石头打交道的栖霞农民脑筋一转,“包袱”变成宝贝:绊脚的石头真能换钱。 栖霞市确立了资源型一体化开发的发展思路,将花岗石产业开发列入工业强市的计划,全力推进石材工业的发展。市里相继投入资金,对水、路、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改造,强化了综合服务功能。观念的更新、政策的到位和环境的改善,使栖霞的花岗石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到目前,全市年生产各类异型板材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其中,唐家泊镇达到1.2亿元。唐家泊镇花岗石工贸城已发展成为集仓储、生产、经营、科研、信息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花岗石集散地,成为该市花岗石工业的龙头企业。 两条富路走得欢 栖霞人开采花岗石辟出两条路:一条是“山间小路”,开矿,富了农民,壮大了农村集体积累;另一条是“柏油马路”,花岗石板材加工业迅速崛起,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市有3万农民成为花岗石产业开采、加工、运输、营销的主力军,并带动了加工设备、辅助材料、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探测数据显示,栖霞的花岗石储量达200亿立方米,足够几辈栖霞人“吃”的了。栖霞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说:“不仅要靠山吃山,更要吃山养山,保持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造福。”唐家泊镇后野村开展冬春会战,将开矿后的100多亩山场重新整理成阶式梯田,栽上板栗、金银花,并分期投资10多万元实现了水利配套,把开采过的矿山变成了一座“花果山”。2002年,该村板栗收入30多万元,金银花收入8万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