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中国石雕之乡”——嘉祥这片热土,就走进了源远流长的石雕艺术殿堂。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氏祠,一睹汉代留下的一部伟大史书——汉画像石,深深感受到了凝聚在石头上的汉代辉煌,听到了历史深处的回响,看到了当今开出的璀璨石雕之花。
管仲射小白、荆轲刺秦王、伏羲女娲图
(一)
“选择名石、南山之阳、择取妙好、色无斑黄、前设质坦、后建祠堂、雕文刻画、罗列成行”,——卫改(东汉雕画艺术大师),他口中的名石指的就是嘉祥县的天青石,正是此石,构建了古代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武氏墓群石刻,即武氏祠汉画像石。
石刻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成于公元189年),它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汉代及汉代之前的社会生活,重现出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其内容之广泛,思想内涵之深遂,雕刻之精美,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祠内现存石阕、石狮各一对,石碑二方,汉画像石四十六块,隶书题记共约1000多字。
屹立在武氏墓地神道原地上的双阙,具有非常独特的建筑艺术,双阙皆为子母阙形式;单檐的子阙,傍依重檐耸立的母阙,母子阙都建立在一个三层的基座上,阙身上下安置两个形状一样而相反的栌头和覆斗状座,使双阙显得既对称稳重,又错落有致。
阙前面相对而立的那对石狮,更增添了神道大门的威严气氛,据文献记载,狮子是汉代张骞从西域引进来的一种动物,因其高大威猛,很快就被工匠艺术家们吸收应用到石刻中了,此石狮,是我国文献记载的年代最早的石刻狮子,可谓我国石狮雕刻的鼻祖。整个石狮造型线条饱满,粗实稳壮,表现出一种精力充沛、威武勇猛的气势。用这种凶猛的石狮作为墓地神道口的镇守,魑魅魍魉安敢接近,是以形达意的一对非常完美的石雕艺术品,生动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1800多年前的高超艺术水平,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也引来了众多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美术学家前来观摩、研讨。
从题材内容的时空表象上看,祠内画像大致划分为:社会生活类画像,历史故事类画像,神话传说类画像。天上、人间、水府,神仙、帝王、百姓,灵异、物象、风俗,想像、信仰、传奇,广征博猎,浑然一体,绘成一部神话、历史、现实等杂陈混糅的百科画卷,亦称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社会生活类画像:有车骑出行、楼阁尊居、宴饮疱厨、乐舞伎戏、水陆攻战等内容。这类画像内容主要是为了表现祠主生平的官宦地位和豪华生活。如第四石长达3.5米,高0.5米的车马出行队列仪仗,按照《后汉书?舆服志》所载车骑出门制度之规定,从“此丞卿车”“君为郎中时”等榜题,与墓室主人生前官位相符。《水陆攻战图》不仅描绘了犬马交错,混战厮杀的激烈场面,而且也表现出有条不紊的作战指挥系统,展现了车马、战船及刀、枪、剑、戟、长矛等多种兵戈器械,为研究古代军事战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石刻中宴饮疱厨、乐舞伎戏画像,反映了汉代歌舞百戏的繁荣,乐器种类繁多,对研究古代乐器形制、演奏方法、乐队组合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比如,以前有种说法,唢呐乃印度流入中国的,而武氏祠画像石则改写了此论断,并把唢呐的历史往前推了至少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