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发改委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环境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表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表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支持功能,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清理制约小企业融资业务开展的体制、制度和政策障碍。
一是完善小企业融资的法规政策体系。抓紧制定出台与《中小企业促进法》相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法规,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及微型企业划分标准,提出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五级分类标准,为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创造条件。研究制定《物权法》的配套文件,扩大动产担保物适用范围,引入浮动担保制度,完善应收账款、仓单及权利质押等动产的抵质押担保制度,增强小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
二是逐步建立对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近年来,针对小企业贷款中普遍存在的成本与风险“双高”问题,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支持力度,浙江、江苏、广西和河北等四省区和部分地市相继建立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小企业贷款增幅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财政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我们要研究总结地方经验,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机制,鼓励和刺激金融机构更多地为小企业贷款,以发挥公共财政的政策导向与补充市场失灵的功能。
三是加大对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支持。自2001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税务总局对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融资担保服务的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行了免征营业税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开拓。下一步,我们还将同税务总局、银监会共同探讨有关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信贷的税收优惠措施,同时着手考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准备金税前提取问题。
四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为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从资金、税收、保费、抵质押登记、信息共享和银担合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作为落实国办90号文件的重要举措,财政部已确定今年增大对担保体系的扶持力度。下一步,我们将配合财政部,研究制定担保体系建设有关的资本金补充扩充、风险控制与损失补偿,绩优奖励以及再担保试点和统计监管等政策措施。
五是搭建中小企业信用社会化服务平台。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是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要切实解决信用信息的依法披露、资源整合、企业的现实需求、技术与资金等问题。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构建企业守信褒扬、失信惩戒机制。要将营造信用环境、推进企业信用制度与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相结合,使企业的信用等级真正成为其获取融资的重要依据,提高企业对信用的现实需求。通过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企业守信、政府征信、专业评信、机构授信和社会重信的新局面。
银联信分析: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数量增多,活力增强,素质提高,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催生产业的重要力量。
(一)地位举足轻重。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5%,进出口总额达60%以上。在一些地区,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主体。
(二)社会就业的主渠道。目前,中小企业提供着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国企4000多万下岗职工在中小企业实现再就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城也大都在中小企业务工;中小企业也开始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
(三)推动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目前,我国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无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是在信息咨询、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创新都十分活跃。不少中小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进程中,通过创新创造出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
(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众多中小企业已从早期的加工、建筑、运输、商贸等领域扩展到基础设施、机电制造、新兴服务、高新技术等新兴领域,注重“专、精、特、新”发展的中小企业,正催生出一批新的行业,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的集聚发展,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
政策分析:
近年来,银监会不断推进金融理念、金融功能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把促进对小企业贷款作为工作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率先提出了“六项机制”,着力改善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与监管环境,引导和督促银行业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改革力度,开发和丰富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取得了明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