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大三巴牌坊南京“求医”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大三巴牌坊始建于1602年,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但近年来,澳门大三巴牌坊却“生病”了,在牌坊缝隙内不断流出“白色条状物”,不仅影响了美观,而且对建筑外表的精美纹式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昨天,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上,澳门文化局和澳门博物馆的两位文保专家就向参会专家们提出了这一病症,寻求解决办法。
[症状]大三巴牌坊流出“白色条状物”
“在澳门大三巴牌坊上,现在多处地方的缝隙内开始流出白色的条状物,从牌坊往上看,已经非常明显了。”澳门博物馆文保专家陈志亮向记者表示。与陈志亮同行的,是澳门文化局的高级技术员、古建筑专家李文锋。一年多来,陈志亮与李文锋经过对大三巴牌坊的定点勘察,发现了这一异常现象。
他们称,近几年来,在观赏大三巴牌坊时,会发现一条条的“白色条状物”从古牌坊的缝隙处渗出来。白天看时,白色与周围灰褐色的建筑非常不协调。到了晚上,灯光照射到高大的牌坊上时,这种白色条状物会非常明显,看上去像是牌坊在“流鼻涕”。
[病因]石灰砂浆调配不佳是“罪魁祸首”
李文锋向记者介绍说:“通过对白色条状物的分析和专家论证,我们认为这种白色条状物是目前古建筑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白华现象。”陈志亮向记者介绍,在大三巴牌坊建设过程中,花岗岩与花岗岩的接触面往往都会留有缝隙,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因素,当时澳门的工匠们使用了石灰砂浆等传统物料填充,这些石灰砂浆正是导致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
“一旦工匠的调配工艺水平不佳,混合物中的水、灰比例差异过大时,过量的水分把氢氧化钙或其他碱性金属离子溶离出,并结晶在牌坊表面,形成白色条状物;另外,如果外界大雨,水渗入到石灰砂浆混合物后,水也会将这些物质溶离出来形成条状物。”陈志亮为记者进行了分析。
[治疗]机械铲除还是化学治理成难题
陈志亮担心的是,如果这种白华现象进一步扩散,会进一步损坏大三巴牌坊文物的美学以及艺术欣赏价值。因此,他们前往了香港英皇书院以及广州的一些古建筑考察,也在这些建筑上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李文锋表示,考察了那么多地方,他们最终得出了治疗白华现象的两种办法,一种是机械法,也就是使用电动机器对大三巴牌坊外表进行铲除;另外一种是化学法,也就是使用有机酸或无机酸和白色结晶体进行化学反应,彻底治好“病根”。
“我们带着大三巴牌坊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到南京来,参加这次全国文保专家的聚会,向专家们讨一个具体的治疗方法。”陈志亮与李文锋接受完记者的采访后,又匆匆赶往会议现场。
[专家应诊] 大三巴牌坊“治标也要治本”
南京博物院前副院长奚三彩研究员是中国文物修复方面的权威专家,对于澳门大三巴牌坊的“白华”现象,他说从自身实践来看,更倾向于化学法。
“机械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在对外表物质进行铲除后,时间一长,问题还是会出现,而且一旦操作不当,对文物本体也会造成一些损害。而化学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和渗出晶体进行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其他的物质把“鼻涕”从文物上剥离,根除这种现象。但是目前来说如果化学物质的比例调配不当的话,对文物的损害也会非常大。”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一种弱碱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将来会成为一种材料,但是目前正是实验阶段,将来对治疗白华也许有非常大的作用。”奚三彩向记者表示。
奚三彩表示,这种白华现象在南京的古建筑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比如明城墙以及明孝陵,“大三巴牌坊给我们南京的古建筑维修敲响了警钟!”奚三彩表示。
|